1、偷窃和解后还能追责吗
偷窃和解后还能追责。
1.已立案的偷窃案件,虽然双方可以进行民事赔偿部分的和解,但和解并不等于撤销案件或免除刑事责任。
2.和解可以作为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的一种表现,能够帮助其在后续的司法程序中争取轻判。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和解后就不可以再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责。
3.《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虽然规定了公诉案件中和解的可能性,但并未规定和解后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因此,即便双方达成和解,司法机关仍会依据案件的具体状况进行审察,并决定是不是继续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2、偷窃立案后和解有什么影响
法律快车提醒,偷窃立案后,双方的和解对于案件的进展和犯罪嫌疑人的处罚确实会产生肯定影响。
1.和解可以作为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的一种证明,能够帮助其在司法程序中争取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和解也可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2.和解后,犯罪嫌疑人或许会得到被害人的谅解,这能够帮助减轻其社会风险性,从而在量刑时得到从轻考虑。
3.和解还可以节省司法资源,提升司法效率。由于和解后,双方或许会达成赔偿协议,从而防止长期的司法诉讼过程。
4.和解并非免除刑事责任的法定理由。即便双方达成和解,司法机关仍会依据案件的具体状况进行审察,并决定是不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处罚。
3、偷窃罪既遂标准是什么
偷窃罪的既遂标准是以失窃财物与物主的关系状况为依据进行判断的。
1.当失窃财物已经脱离所有人或保管人的实质控制时,即可认定为偷窃罪的既遂。反之,假如失窃财物尚未脱离所有人或保管人的实质控制,则只能认定为未遂。
2.在确定偷窃罪既遂与未遂的依据时,存在多种学说,如接触说、转移说和藏匿说等。然而,这类学说在司法实践中并不是绝对适用,而是需要依据案件的具体状况进行综合判断。
比如,在某些状况下,即便行为人尚未将财物藏匿起来,但只须已经使其脱离了所有人或保管人的实质控制范围,就能认定为既遂。
3.对于偷窃公私财物虽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状况,假如行为人认罪、悔罪并退赃、退赔,且具备法定从宽处罚情节或被害人谅解等轻微情节的,司法机关可以考虑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偷窃罪既遂,而是基于司法宽严相济的原则做出的处置决定。